BeHere 介紹及研究與概念
2021 年 10 月 2 日,賽馬會AR藝術教育計劃的首年度正式啟動。在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曾慶豪教授、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授及研究中心主任梁美萍教授的帶領下,參加者們分成四組,分別探索油麻地的四條歷史街道:新填地街、上海街、廟街和砵蘭街。他們研究了現場物件、建築和沿街商店,並對當地人進行了採訪。通過這次探究,團隊為開發他們的 AR 場景初步概念框架奠定了基礎。 大家還參加了由藝術家藤幡正樹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舉辦的公開介紹講座,這裏他介紹了他的AR公共藝術項目“HKACT! Act 1 BeHere(2018 )“的概念及過程,以及它如何被用來開發一個新的跨學科 AR 藝術教育項目 —— 賽馬會AR藝術教育計劃。內容定稿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香港大學,參加者根據油麻地的實地研究確定了他們的 AR 場景內容。 曾慶豪教授和 梁美萍教授介紹了本計劃今年的主題:Be There (2071)。 借鑒本教育計劃的催化劑 ——藤幡正樹的 HKACT! Act 1 BeHere的AR項目,參與者從未來的角度反過來將現在想象成歷史。 在輪流展示中,小組分享了他們的頭腦風暴過程和故事板。許多參與者在工作坊后仍很興奮,並與曾慶豪教授和梁美萍教授預約了單獨指導進行進一步討論。
攝影測量法場景準備
在參與者為攝影準備佈景材料前,來自香港演藝學院的藝術專業人士主持了關於髮型設計、化妝和道具的工作坊。 各組根據前一工作坊確定的概念和場景,選擇了一名組員進行造型,確定服裝和妝容,以及在演藝學院庫房內採選的道具,然後拍攝了一張模特的參考圖像,以便在攝影期間使用。攝影測量法拍攝及後期製作
在香港設計學院(HKDI),參與者參與了攝影及其後期製作。模特們穿戴著他們選擇的服裝和妝容,準備好在 HKDI 的攝影工作室進行拍攝。 102 台攝像機安裝在一個籠子裡,可以通過一張快照,將一位模特及少量道具捕捉到 3D 中。 由於攝影工作室一次只能容納1組,而拍攝和處理一個場景需要20分鐘,所以其他組在此期間便耐心地佈置場景並為大拍攝定妝。 因為後期製作過程太過複雜,參與者沒有參與,但他們仍然有機會體驗 HKDI 專業人士如何使用該軟件清理和修飾數據以創建 3D 攝影場景。
發展AR公共藝術項目
本計劃第 1 部分的旅程最後一站是在大館,查看和測試每組的 3D AR 場景。 由於賽馬會AR藝術教育計劃第一年度的最終展覽將在大館的各個空間舉行,該遺址將作為這些即將在來年成為教員的參與者的實地考察以及可以看到他們的努力變成現實的空間。 在探索大館的不同角落時,參與者在選擇空間來展示他們的 AR 場景方面得到了許多指引—— 環境如何幫助促進他們的 AR 場景的敘述和/或概念?光線、周圍物體和/或路人如何影響 AR 場景的呈現? 每個小組最後也有機會展示、分享和討論他們的 AR 場景,同時反觀他們數週來的辛勤工作和學習成果。 這是一段多麼美好的旅程!